第(3/3)页 “哎!不是!” 汪建斌听到“顾问”这个词,他表情先是一怔,而后差点破口大骂。 这特么的。 他从响箭调过来,原本就是示范营的人,多了顾问的名头,除了要多干活,仔细算算,还有个屁的好处啊。 “营长?陈营!!!” 汪建斌反应过来后,难得的喊了次营长。 试图推掉这个称呼,那特么所谓的顾问,不就是机关团体有什么问题,都可以来咨询他的意思。 这平白无故背这么一个责任,谁乐意啊。 只是。 陈默交代完之后,就加快脚步离开车炮场,最后发展到了一路小跑。 他之所以没有跟着教导员去首长那陪同,就是想看看这批人,还有这批装备的分量。 如今了解了。 陈默内心,却没有一开始想像中的那么高兴。 装备确实到位了。 人数也够了,足以支撑整个示范营九个连队的规模,分队也能建立。 但新的难题,同步出现。 防空连,作为要求技术人员最高的作战连队,目前,全营几乎没有相应的人才。 当然,也不能说完全没有。 以前从27和38军强行弄过来几个有关防空,榴弹炮,以及远程炮连的骨干和干部。 包括雷达方面的干部也有。 可问题是,人员太少,压根支撑不起来三个连队的框架。 摩步团的兵,又需要从最基础培养,短时间内派不上用场。 唯一欣慰的是。 老兵的军事素质,基本不用担心,可以放心让他们适应,后续再安排。 可技术问题,就又是一大难关了。 光有装备不行。 这玩意就跟汽车一样,仪表盘上标着260码,谁真的能开到260码? 换句话说,装备确实先进,咱就不说把性能全部发挥出来,哪怕发挥三分之一。 示范营也做不到。 主要是陈默也没想到,上面这次会这么大方,一次性,给了这么多装备。 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,就是去找首长说道说道,看看还能不能再要点人啥的。 。。。。。。 来到东校区会议室。 这时候,几位首长都已经吃过中午饭,正在针对新式装备的保密工作进行布置。 陈默拎把凳子,悄悄挪到方培军跟前坐下。 “接收工作结束了?”老方压着声音询问。 “嗯,基本结束,会上都说了什么。”陈默点点头,将记录本摊开放在腿上,拿出钢笔做出记录的架势。 “说了新式装备的使用,还有外围反间,加强警戒之类。” 方培军拿起自己记录的内容,摆到陈默跟前:“首长说了,国庆阅兵结束后,金城军区示范营会同步进行。” “我们调防,大概率会在三个月内收到通知,要求全营在最短时间内带出样子。” “届时调防,我们会和边防九团一起执勤,并且跟他们汇合。” 方培军在介绍时,神色极为认真,看得出来,这个调防应该就是此次大会,最核心的内容。 可陈默听到边防九团时,却是神情一怔,眉头紧蹙。 要说其他边防军编制,他还真不清楚,一来距离的太远,几乎没有联系。 二来,现在的边防军和海防军,都不属于野战序列,而是由地方的省军区管辖。 跟他们都不一个系统。 但唯独这个边防九团,陈默还算熟悉。 因为这个九团所处的位置,就在珠日和合同训练基地那里。 京都示范营到了那,真的能回来? 陈默心里有些犯嘀咕。 他可是很清楚,上面一开始建信息化营,就是打着“蓝军”的旗号。 想要模仿欧文堡,为全军建立磨刀石,因为信息化真正投入实验,就在海湾战争的第二年。 上面是要模仿外军,来磨砺自己的军队,只不过信息化实验,一直没有成功罢了。 他印象中。 这个边防九团是94年,由一个独立边防营,扩编的一个边防团。 扩编后,别的单位只给九团拨过去两个连队,边防军想大范围扩充没那么容易,地势是一方面,干部短缺更为致命。 94年扩编,一直到96年,历经两年,全团才配全了干部,后续这三年进入高速发展期。 现在,说是实力极为强劲边防团都不为过,目的就是守合同训练基地。 这时候,京都示范营冷不丁的被调去,陈默真的很怀疑,他们还能回来吗? 但按照时间线来看。 信息化部队不应该在1999年去啊,应该是在03年才过去。 这又是哪个环节出错了? 陈默正愣神期间,坐在会议桌旁的廖红军发现了他。 廖老头抬手敲敲会议桌:“陈少校,来,等你半天了。” “你上来讲一讲,你们示范营后续的规划。” “是!” 陈默答应一声,只得强行压下心头的疑惑。 起身走向会议桌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