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四章 悬而未决-《大明言官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冯兰现在浑身颤抖,他不能相信刘瑾等人已经猖狂到了这个地步。

    一旁的书办见状也退了出去,他在经过桌子的时候还是没有忍住自己的好奇心,往文书上瞄了一眼。

    “许进掌吏部,本应为国举才,然不得用人之法,以至朋党结连,蒙蔽朝廷……”

    书办只看到这几个字,眼神便逐渐模糊了。

    他不敢再看下去,而是在须臾之间就出了许进的公房,还贴心地带上了公房的门。

    “冯郎中,接下来肯定还会有这种折子,老夫老了,可能快支持不住了,”许进看向冯兰,满是绝望的眼神中残留着那么一些希望的气息,“选官之权,切记切记,不能沦落到他们那群蠹虫手里!”

    “您放心吧,许部堂,我冯兰肯定不会任凭他们宰割的。”冯兰坚定地正视许进的眼睛,掷地有声地说道。

    “好,好,那老夫就放心了。”

    冯兰出了许进的公房,茫然地站在了一旁。

    他不知道这种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。

    冯兰越想越气,可气到最后却只剩了深深的无力感。

    他是知道许进被下旨切责的原因的,这也跟刘永有一定的关系。

    在南京刑部员外郎刘演致仕后,南京刑部郎中又缺人了,可这个时候刑部连一个实授的员外郎都拿不出来,自然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。于是许进就援引故事,提了两个署事主事的名字上请圣裁。

    问题就出在这里,刘瑾偏偏要说这件事不符合制度,想让许进自己辩解。

    可许进又哪里会认这欲加之罪呢?

    于是宫里便下了这么一份措辞极为严厉的“严旨”切责许进。

    冯兰理解许进为什么憔悴,如果连遵循故事都成为了“非制”,那还有什么是遵守制度的呢?

    刘瑾这样做,不仅让他们这些人寒心,更是在败坏整个国家的根基。

    “冯部郎?您怎么在这儿站着?漳浦县的事您有决断了吗?”

    冯兰循声看去,正是文选司的一名主事。

    “先不商议漳浦县的那件事了,有比这更关紧的事要办。”

    冯兰想了想后,决定先搁置这个距京城十分遥远的县城中的问题。

    他有预感,这次许进的事一定没有那么简单。所以他现在就更要稳住文选司,不能有任何举动,免得在紧要关头拉了许进的后腿。

    而在距京城十分遥远的漳浦县中,周侯灿和陈广泰二人还在和吴暄进行着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客套。

    吴家毕竟是仕宦之家,肯定不能像那些不懂礼的家庭一样行事。既然到了县衙,那该做的礼数是一个都少不了的。

    而此时周侯灿已经有些受不了了。

    不说现在的周侯灿不是以前的周侯灿,就说以前的那个周侯灿也不擅长这些客套。

    周侯灿本来就出身于普通家庭,又生长在市井之中,在礼数方面自然比不过生长在官宦家庭的吴暄。

    “吴兄,我们不妨有话直说,你这次造访县衙,究竟所为何事啊?”周侯灿一脸真诚地看着面前的吴暄,“你只有说出来我和陈典史才能帮到你嘛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