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三章 心与理-《大明言官》
第(2/3)页
“这样真的能探求到那离我们万万里遥的‘理’吗?或者说,就算我们弄明白了稻谷的‘理’,我们就懂宇宙之‘理’了吗?”
周侯灿看向大家,发现生员们基本上也都露出了不赞同的表情。
是啊,要是仔细格物就能弄明白这万物的规律,那谁还在这儿死命学呢?
“所以我觉得紫阳先生说的没错,这世间万物的‘理’是不一样的,而且我们这样愚钝的庸人是很难明白这些高深莫测的东西的。
“那我们在这里学是为了什么呢?”周侯灿看向生员们,“我知道诸位有些是为了做官,为了将来能和我一样在众生员面前侃侃而谈。”
见有的生员笑了,周侯灿便说道:“这没有什么。做官嘛,不寒颤,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。”
“只是,我们读圣人书难道不是为了探求所谓的‘理’吗?”
周侯灿现在已经顾不上众人的反应了,自顾自地道:“丘文庄琼台先生对举子们可是有很深的期望的。他就不反对做官的这个目的,但他告诉举子,做官切记不能为了私利,而要心怀家国,心怀天下。”
“这便是‘治国平天下’。
“各位说说,在这里面,让我们举子去治国平天下的又是什么‘理’呢?”
周侯灿没再继续,而是看向众人。
不一会儿,先前连续发言的那个生员又说话了:“县尊,学生不才,这是士人的抱负,也就是士人的家国之理。愚笨之间,请县尊斧正。”
“说的很对,但是可不光是如此,”周侯灿夸奖了这个表现积极的生员,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了解了解这个生员到底是个什么人物,“这便是我们读圣人书学到的东西,这便是我们读书人所坚持的道义。”
“那这个道义难道是从天上掉进我们心里的吗?
“当然不是,这是我们读了圣人书后,自然而然地生发了心里原本就有的那个想法。
“所以我说道义这个东西是存在于自己心里的,因为世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义,同样的做法在不同的场景了就有不同的意义。”
“所以本心才是我们应该遵从的,”周侯灿着重强调了“本心”两个字,然后看向下面认真听着的生员们,“孟子说所谓‘人皆有之’就是这个道理。”
“所以本心就是天理,天理就是本心啊!这本心就是天理在我们每个人心里的投射啊!”
“为什么说本心就是天理呢?”周侯灿开始现身说法:“大家想一想,为人臣子,是不是应该遵从君父?”
第(2/3)页